近日,我院心电诊断科来了一位82岁老人,反映近期反复头晕、乏力,且有加重趋势。经查心电图发现其安装了单腔起搏器(AAIR模式),然而起搏器感知过度、起搏功能异常。据患者说,2012年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起搏器,近两年来虽时有头晕、乏力症状,但从未重视和复查。我院心电诊断科的工作人员详细分析心电图后,根据患者的情况,立即进行起搏器程控、调整参数,再次心电图检查提示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的症状缓解。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治疗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日益增多,多数患者安装起搏器之后,原有症状能得到改善,然而往往忽视了定期到医院检查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 安装起搏器治疗并非一劳永逸:首先,起搏器安装早期起搏阈值往往不稳定,需要及时调整;其次,术后患者剧烈咳嗽、拍背咳痰、提重物以及大幅度、急促活动均可能出现电极线脱落,导致起搏器工作异常;再次,生活中存在大量高磁场和强电场,包括雷达天线、广播电视发射天线限制区域、电锯、磁疗仪、电子安检系统、发动状态的汽车引擎、磁共振仪、放射治疗仪等,均可能引起起搏器功能异常;最后,随着起搏器工作年限增长,其电量会逐步衰竭,而这决定了起搏器工作强度。 温馨提示 安装了起搏器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 检查时间: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复诊、随访,若起搏器功能正常,此后可维持一年1-2次随访。
|